跨越山海,潮向未來。日前,福建省海洋文化嘉年華系列活動之第二屆衙口沙灘音樂節活動在晉江龍湖鎮舉行。該音樂節是龍湖鎮“旅閱龍湖”品牌打造的活動之一。2023年以來,龍湖鎮主動融入晉江市文體旅融合發展戰略,創新推出以“僑鄉可閱讀 城市微旅行”為主題的“旅閱龍湖”文體旅融合品牌,以文體旅融合發展賦能鄉村振興,取得了一定成效。
本期《龍湖薈》帶領大家一同走進龍湖、旅閱龍湖。
挖掘僑鄉特色 整合資源要素 打造文體旅競爭新優勢
晉江是著名僑鄉,其下轄的龍湖鎮更是有“僑鄉中的僑鄉”之稱,境外同鄉會數量居晉江市首位,港澳臺同胞和旅居海外僑胞達20多萬人。此外,龍湖鎮實體經濟發達,紡織產業規模超400億元,是中國織造名鎮;擁有國保單位施瑯宅、祠,南潯、福林2個中國傳統村落,全鎮現保存較好的洋樓有153棟,擁有省級非遺衙口花生制作技藝、泉州非遺龍湖肉粕等非遺技藝。
華僑文化、濱海文化、廉政文化、紅色文化、非遺……豐富的資源賦予龍湖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魅力。
然而,盡管龍湖鎮擁有豐富的文旅資源,包括施瑯紀念館、衙口沙灘等熱門打卡點,以及花生、面線、芋圓等美食,但這些寶藏資源卻散落在轄區各村,難以發揮出最大效應。
如何立足資源,擴大優勢?“旅閱龍湖”品牌的塑造就是切入點。
在龍湖,可以從現代化標準廠房林立的時尚服飾織造園、百宏紡織智造園,以及百宏集團、華宇錚鎣集團等企業開足馬力生產的智能化車間中,“閱讀”突破400億元大關的紡織產業,感受“中國織造名鎮”如何以實體經濟為“傳家寶”,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在龍湖,可以到福林村、南潯村,從番仔樓群中“閱讀”古村底蘊,在華僑建筑里探尋華僑的奮斗足跡,感受那份心系家國桑梓的深情。當然,除了福林村和南潯村,幾乎龍湖鎮各個村里,都可以找到華僑印記。
在龍湖,可以到泉州地區首家“清新書苑”(晉江市圖書館來旺分館)、晉江市首家鄉村振興微分館——埔頭微分館、以生態科普為主題的前港生態科普圖書館、以華僑文獻研究為主題的晉江華僑文獻研究館(位于福林古村落)、以國學為主題的魯東文暉書堂國學館、6家具有僑鄉特色的“僑心書吧”、旅菲鄉賢施至成在強民小學捐建的SM愛心圖書館等點位,“閱讀”書香龍湖,感受人文龍湖。
在龍湖,還可以到衙口海灘逐浪挖沙。這里是“施瑯故里”,還建有英雄馬雕像,可以“閱讀”民族英雄施瑯,以及英雄馬見義勇為等故事。
為了將文體旅資源更好地串聯起來,龍湖鎮提出打造“旅閱小鎮”的概念,并創新塑造“旅閱龍湖”品牌,推出全國首條旅閱公交專線、全市首個移動圖書館,通過車身旅閱主題噴繪、車廂旅游閱讀資源配套等方式,讓游客和僑親能夠沉浸式感受龍湖新僑鄉的變化,打造集旅游、交通、閱讀于一體的文旅公交運營新場景。同時,結合全國燈謎邀請賽、記者采風等活動,龍湖鎮還推出旅閱公交帶你游龍湖系列活動,讓公交打卡旅游景點成為旅閱龍湖的新時尚。
此外,龍湖鎮還發布了“‘水為媒’兩岸傳統文化研學路線”,以文化為紐帶,加強晉臺兩地的交流與合作,講好同根同文同種的故事,增進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
龍湖鎮相關負責人表示,2023年以來,龍湖鎮以文旅融合和振興鄉村為背景,深挖資源、全域整合、串點成線,塑造“旅閱龍湖”品牌,打造“旅閱小鎮”,推動實現僑鄉可閱讀、城市微旅行,著力打造文體旅競爭新優勢。


龍湖鎮推出的旅閱公交
推進項目建設 打造精品文化 筑牢文體旅項目新陣地
今年3月,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公布了2023年長三角及全國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間大賽(福建賽區)的評選結果,“春暉樓——龍湖·福林僑史館”榮獲優秀公共文化空間案例獎,系晉江唯一獲獎的鎮級公共文化空間案例。
春暉樓是晉江市文物保護單位,由愛國華僑、菲律賓中華總商會會長許友超建設,承載著豐富的僑鄉歷史文化。福林村在修繕保護春暉樓的基礎上,通過圖文陳列、光影互動等形式,全面展示了龍湖海外鄉賢風采、僑胞奮斗歷程和僑鄉歷史文化。
作為中國傳統村落和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福林村在保護和活化利用傳統建筑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目前,該村已完成40多棟傳統建筑的測繪建檔和6棟重點古建筑的三維建模工作。此外,還建成華僑生活記憶館、斗室山莊晉江華僑文獻研究館等多處華僑文化展館,并啟動福林古街巷微改造項目,打造完善“春暉樓—清源別院”旅游一線片區,逐步形成“福林渡槽—端園”旅游二線片區。
值得一提的是,福林村斗室山莊研學基地獲評晉江市第六批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已開展古村落研學主題活動20多場次。這不僅為中小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實踐教育機會,也進一步推動了福林村的文化旅游發展。
福林村的建設發展,也是龍湖鎮深化推進“大閱讀”理念建設,推動龍湖生態、人文、歷史轉化為可感受、可體驗的文旅產品的一個縮影。
在魯東村,人人都知道“魯東十八學士”的故事。明末清初,晉江一名私塾先生通過言傳身教,先后培養出17名進士和1名武將,震驚國人?;实墼讷@悉此事后,將該私塾先生故里封為“魯東”,并鐫碑勒石為記。這位私塾先生就是陳文暉(后改名陳鵠)。
為更好地挖掘鄉村文化底蘊,弘揚崇文重教傳統,魯東村修復陳文暉故居,并打造成文暉書堂,成為魯東村“黨建+”鄰里中心建設中居有所樂、幼有所育的重要文化場所。
在前港村,龍湖·前港僑史館暨閣頭家族故事館項目預計于7月份初步完成布館工作。建成后,該館將成為展示龍湖鎮華僑華人歷史文化、精神風貌和前港村僑情僑史的重要窗口,同時也將成為龍湖鎮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歷史文化教育的重要陣地。
記者了解到,今年來,龍湖鎮立足“產城鄉”深度融合發展新型織造名鎮建設和“一軸一帶四區”發展格局,把項目建設作為文體旅融合發展的主引擎和總抓手,策劃生成年度攻堅項目19個,其中9個項目納入全市年度攻堅項目庫。同時,該鎮全力挖掘籌劃基層文旅項目,圍繞濱海旅游、文化旅游、鄉村旅游等謀劃項目,啟動福林福建省金牌旅游村創建工作,引導衙口村開展濱海景區、施瑯文化園等項目建設,謀劃開展燒灰紅色文化公園、龍玉龍文化園、前港華僑名人長廊等項目建設。
文體旅項目是“旅閱龍湖”品牌塑造的重要陣地,特色活動則成為群眾走進龍湖、旅閱龍湖的載體。
前不久,第二屆衙口沙灘音樂節活動的舉辦,讓“旅閱龍湖”再次出圈。自打造“旅閱龍湖”品牌以來,龍湖鎮的文體旅活動不僅豐富起來,而且不少活動多屆次開展,成為龍湖鎮文體旅宣傳、推廣的另一個重要窗口。
為期5天的第二屆龍王廟燈光美食文化節,不僅有美食市集、花燈廟會,還有非遺打鐵花和煙花秀,吸引了眾多游客前往,從而進一步向外推介了福建省首批河湖文化遺產——龍湖、龍王廟(頌德碑);福林村第四屆文化旅游節“藝·福之林”,民俗踩街、高甲戲公益演出、“清穿劇”換裝體驗、美食文創市集、研學等系列活動的開展,進一步打響了福林中國傳統村落、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招牌。此外,“旅閱龍湖”僑鄉文化創意和藝術節、閩南古早味文旅年貨節等活動也將持續開展。
龍湖鎮相關負責人表示,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需要充分發揮文化和旅游各自優勢。通過項目建設,可以持續挖掘和撬動龍湖僑鄉文化特色和濱海、生態、人文優勢;依托文化資源,可以培育旅游產品、提升旅游品位,推動旅閱龍湖品牌建設,不斷探索鎮域文體旅融合發展路徑。



創新合作模式 聚力產業拓展 釋放文體旅品牌新效應
在第二屆衙口沙灘音樂節上,龍湖鎮不僅為觀眾帶來了一場視聽盛宴,還舉行了“旅閱龍湖”品牌推介官聘任儀式,邀請長期活躍于文化、體育、旅游界的賢達,以及熱衷于推薦家鄉、服務家鄉的青年,共同推薦家鄉人文之美、生態之韻、幸福之味。
此前,龍湖鎮已遴選出65名在不同國家、各個行業卓有成就的海內外鄉賢,組建“龍湖智庫”,定期開展家鄉發展策略研討會,共同探討和研究龍湖的文化傳承、體育發展和旅游資源開發等文體旅融合發展事宜。在智庫專家的指導和支持下,龍湖鎮成功舉辦多項文體活動,如“旅閱龍湖——僑鄉可閱讀”IP文創設計大賽、“大美晉江·僑見龍湖”攝影作品大賽等,并推出“奔跑吧,龍湖青年!”年輕干部代言龍湖文旅系列工程,選拔優秀年輕干部拍攝龍湖文旅宣傳短視頻,激發文體旅融合工作熱情。
這也是龍湖鎮積極打破鄉鎮單打獨斗、人才困境等瓶頸,挖掘多方資源、探索合作模式,彌補文旅產業短板,推進文旅深度融合、推動文旅產業高質發展的生動實踐。
為了不斷擴大“旅閱龍湖”影響力,讓“旅閱龍湖”成為深入人心的文體旅品牌,龍湖鎮推出“旅閱龍湖”整體品牌視覺(VI)系統和“福龍”“瓏龍”IP形象,并以此為原型,創新推出“龍小警”平安龍湖IP形象。同時,龍湖鎮與廈門大學、圖南文化、龍湖鎮商會共同推出龍湖文旅IP形象,形成政、校、企版權共享、IP共育的陪伴式發展新模式。
同時,廈門大學創意工作室落地龍湖,為龍湖文旅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在龍湖鎮首屆僑鄉文化創意和藝術節上,廈門大學創意與創新學院、龍湖鎮人民政府、福林村村民委員會共同簽訂“西區97號國際藝術社區”合作項目。今后,廈門大學創意與創新學院將定期引入國內外知名的駐地藝術家到福林村進行駐地創作,賦能龍湖鎮文體旅發展。
為了讓更多在地企業、村莊參與到文旅融合項目中,龍湖鎮積極搭建跨界融合發展平臺,聯合恒盛“造墩廠”開發設計“福龍”“瓏瓏”IP形象手辦和毛絨玩具等,探索“IP+產業”發展形式;結合晉江唯一滿族村,引入運營企業,推出實景劇本娛樂活動,如“清宮滿服打卡”“劇本殺”等,催化和帶動文旅產業轉型升級。
這份創意也延伸到“旅閱龍湖”的宣傳中。今年“三八”國際婦女節,龍湖鎮創新開展封面女神帶你游龍湖系列活動,推出“旅閱龍湖”女神節系列宣傳海報,聚合多方力量,宣傳推介“旅閱龍湖”文體旅品牌。
此外,龍湖鎮還聯合晉江市圖書館開展文化人才培訓活動,培養素質高、業務強的文化產業人才隊伍;依托社會力量,組織開展福林、來旺等重要旅游點位講解員培訓班,培養文旅融合人才隊伍。
為進一步推動文旅業態融合,龍湖依托來旺良品堂閩南古早味傳承基地,整合泉州地區首家“清新書苑”、閩南喜文化民俗館、閩南古早味觀光工廠等資源,培育“旅游+購物+閱讀”文旅消費新模式,整合推出2條觀光旅游路線,全年共接待學生研學、團體旅游超200場,接待游客6萬多人,形成集非遺傳承、民俗體驗、研學旅游、餐飲購物為一體的新型文旅綜合體。
龍湖鎮相關負責人表示,下階段,將繼續聚焦“大文體旅”融合發展理念,圍繞濱海旅游、文化旅游、鄉村旅游等謀劃招商項目;圍繞“旅閱龍湖”文體旅品牌創建,打造沉浸式龍湖文化旅游體驗新場景,集中展示龍湖文化內涵和地域特色;同時,重點推進“僑見龍湖”華僑文化系列工程建設,做大做強龍湖僑鄉文化IP,助推文體旅融合高質量發展。

記者_施蓉蓉 秦越 通訊員 蔡奕良 盧育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