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新聞網6月30日訊 昨日下午,來自菲律賓的華僑們走進晉江梧林傳統村落,參觀“絲路信使——福建省僑批與海上絲綢之路主題文獻展”,尋脈僑批文化、感受家國情懷。
“參觀過程中,我們了解到以前的僑匯幾乎占了福建華僑家庭收入的80%,可見當時生活條件較為艱苦。如今,家鄉發展越來越好,讓身在海外的我們深感欣慰和自豪。”菲律賓菲華商聯總會副理事長洪健雄感嘆。
據了解,參與此次活動的大多是來自菲律賓的華僑大學碩士研究生,其中,不少人是第一次來晉江,參觀僑批展有助于他們進一步了解華僑歷史。
“王為針!這是我丈夫的爺爺!”在參觀“批局經營”時,來自菲律賓的華僑大學碩士研究生柳邱華發現了一個熟悉的名字,興奮地說。
柳邱華看到的是1908年從菲律賓寄來晉江青陽的僑批封,批封背面蓋有“泉城新門外王宮王為針偕弟為奇在泉辦理郵政分局并收岷信……”字樣。
據記載,泉州新門外王宮村人王世碑,清末在來往廈門、菲律賓馬尼拉的大帆船上充任水客,經營走水生意,同時代移民移送銀信。在站穩腳跟后,王世碑將子侄王為針、王為奇帶到了菲律賓,在馬尼拉開辦了“王順興信局”。
如今,泉州鯉城區王宮社區還有一處歐式風格的“奇園”遺址,就是“王順興信局”舊址。這也是泉州已知較早、規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僑批局。
“我以前聽我丈夫講過他爺爺在馬尼拉經營僑批業的故事,所以我對‘王宮村’‘王為針’特別有印象。今天,在展覽上親眼看到這些歷史記載,太激動了!”柳邱華說。
柳邱華是西安人,在菲律賓生活工作了20多年。“以前,我只知道福建是僑鄉。當我身處海外華僑的圈子,福建人的凝聚力讓我深受感觸。”
尺素寸心,一紙僑批盡訴衷情??缭綍r空的僑批與老照片將悠悠桑梓情與拳拳愛國心娓娓道來,其中蘊含的精神更讓此次觀展華僑大呼受益匪淺。
菲律賓菲華商聯總會文教理事劉家寶告訴記者,此前,在菲律賓的菲華歷史博物館也曾展覽過閩南地區的僑批資料,但此次在梧林觀展讓他感觸更深,“這里的展覽更詳細、全面和深入,讓我們看到了華僑的拼搏精神、愛國情懷,以及誠實守信、孝順父母等傳統美德。這些都值得新一代華僑華人學習、傳承。”
記者_楊靜雯 丘天